有关大雁塔
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
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
为了爬上去
做一次英雄
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
或者更多
那些不得意的人们
那些发福的人们
统统爬上去
做一做英雄
然后下来
走进这条大街
转眼不见了
也有有种的往下跳
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
那就真的成了英雄
当代英雄
有关大雁塔
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
我们爬上去
看看四周的风景
然后再下来
(来源:阅童军国际总会/作者:韩东)
责任编辑:文禾
有关大雁塔
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
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
为了爬上去
做一次英雄
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
或者更多
那些不得意的人们
那些发福的人们
统统爬上去
做一做英雄
然后下来
走进这条大街
转眼不见了
也有有种的往下跳
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
那就真的成了英雄
当代英雄
有关大雁塔
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
我们爬上去
看看四周的风景
然后再下来
(来源:阅童军国际总会/作者:韩东)
责任编辑:文禾
田地诗歌《南方北方》 (2023-11-24 11:33:46)
赵志成诗歌《燃烧》 (2023-10-19 15:25:57)
苏雨景诗歌《写一首给祖国的诗其实很难》 (2023-10-14 17:22:42)
欧震诗歌《秋天里的中国》 (2023-10-14 17:2:2)
语言艺术教育家谈《子衿》朗读 (2023-5-23 15:59:40)
阿紫诗歌《娘的那扇窗》 (2023-5-14 18:10:22)
王晓磊诗歌《如果没有李白》 (2023-5-8 15:46:19)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评论列表:
诗人在一开始就用朴素直白的语言与反诘的语气告诉读者,关于大雁塔,我们不能知道什么。大雁塔并没有见证千百年人民的苦难和尊严,也不能承担历史的重量,更没有崇高的美学内涵,它只是供游人登临的普通的塔。有许多拜倒在大雁塔神圣光环之下的人,“从远方赶来”,只不过是“为了爬上去∕做一次英雄”。那些无论是得意的“发福者”,还是失意的登临者,都纷纷而来,一睹泛着“灵光”的英雄之塔,想象自已变为真正的英雄,来感受一种白日梦的安慰。然而,经过伪善做作的膜拜之后,他们若无其事地下来,“走进这条大街∕转眼不见了”,又回到现实平庸的生活。那些勇于自杀的登临者也不是英雄,诗人戏谑地称他们是19世纪俄国诗人莱蒙托夫笔下的“多余人”的翻版——“当代英雄”。他们的死亡并不能证明无所畏惧、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,却恰恰体现了个人的无知与生命的轻薄。多余的、无意义的自杀只是“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”,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些许点缀,并不影响生活本来的面目。诗的末尾再次写道:“有关大雁塔∕我们又能知道什么”,既是对诗首提问的回答,又与开头照应,形成完整的回环结构。诗人意在告诉读者,大雁塔没有神秘的光环,它的实用价值就是供人们登高以观赏周围的景致,不应该被人为地置于历史的乌托邦幻境的巅峰。
诗人用口语形式表达了反文化、反英雄的盲目崇拜观念,倡导回归真实自然的原生态的日常生活,形成了一种颠覆性的艺术效果。